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

2024-05-17

1.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

期限结构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市场上各种直接因素的影响,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因素也都在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市场因素影响着债券市场,从而影响着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近年来,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与货币政策相结合,考察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也是对中国现在货币政策机制的有益补充,并且为将来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对利率在货币政策上的运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一、研究动因分析

 

  (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纵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近年来,货币总量、基础货币量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中的作用日益淡化,货币政策越来越简化为关于利率的政策。这种从货币到利率的转变是由两个因素所推动的。一方面是由于支付和交易技术的发展带动的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指标与经济的联系,另一方面,利率指标以及反映在利率期限结构中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关系在揭示通货膨胀、经济未来趋势方面的优势日趋明显(纪世宏,2003)。而中央银行只能影响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并不能影响消费、投资、出口等,但是长期利率对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如消费和投资都有显著而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是由对短期货币政策市场发生作用,进而影响长期市场而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无风险的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所以利率期限结构就成为了货币政策态势的重要体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变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改变预期,引导和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

 

  (二)从金融学角度来看

 

  期限结构中包含的经济信息对债券定价,投资者决策来说相当重要.很多期限结构模型都利用隐含因素来解释期限结构运动。但是,在这一框架下,收益率只是一些观察不到的变量或隐含因素的线性函数,对隐含因素的经济性质,或者说对驱使利率运动的作用因素的考察不多。而且,往往只能解释收益率曲线的长期,对收益率曲线的短期期限结构理论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虽然货币政策不是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唯一因素,但是确实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变量,因此,从金融的角度来考虑,可以更好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以期为债券市场的各个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等金融机构,对债券及其市场实施准确而又严格的宏观管理和进行高效率的实际操作提供具体的参考。

 

  二、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方式

 

  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对于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对收益率曲线也会有结构性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下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初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且金融管制尚未放开之前,央行可以通过许多直接信用分配的手段,达到调节资金流动性的目的;加上金融投资工具及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民间剩余资金大多流向金融体系,因此,央行强调以控制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作为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其成效堪称卓著。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民间资金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对投资相对价格及报酬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由于市场的界线日渐模糊,而且金融市场与支付系统的效能提高,使得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间的替代关系更为紧密。这些将导致央行以数量管理的操作策略,其基础逐渐受到侵蚀,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行为似乎变得更加不容易掌握,也造成货币控制极大的困扰。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逐渐转向以利率为主要的操作工具。

 

  具体来说,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一方面,导致银行准备金短缺,同业拆借市场供不应求,拆借利率上升。进而引起其他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另一方面.短期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紧缩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市场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下降,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利率来得小.即收益率曲线将变得较为平坦,利差也会缩小。

 

  反过来,当经济萧条、发生通货膨胀时,央行将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将导致其它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同时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紧缩问题,则市场会预期物价上涨,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来得大,即利差将扩大。

 

  从上可知,在货币政策拥有可信度的前提下,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应呈反向关系。但是,若市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不具备可信度时,操作利率和长短期利差的关系将不确定。

 

  (二)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的关系,除了会受到政策可信度与干扰来源不同的影响外,也可能因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改变而产生结构性的变化,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操作策略。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变化,将使操利率与长短期利差间的相关性发生改变。1997年10月以前,美联储对于通货膨胀基本上采取的是“调节性”的货币政策,就对抗通货膨胀的压力的决心而言,其政策可信度较低,因此,操作利率与利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数,而在这以后,当美联储改为采用“非调节性”策略,前述相关系数明显变得比较大(Estrella和Mishkm,1995)。

 

  2.最终目标。如果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最终目标不同,可能会改变利率期限结构的经济含义,及其作为政策指标的性质。如果利率操作完全是以产出为最终目标。则长短期利差将是预测未来产出与通货膨胀率变动的最佳解释变量。但是,如果货币政策采取绝对的通货膨胀目标,利率或利率期限结构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的预测,都不能提供额外或独立的信息。当然,央行实际操作方式,并非完全以产出或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的政策目标,而且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决策者与大众在市场信息取得的落差。以及市场预期行为的形成等因素,这些都跟模型假设多少会有些出入,因此,利率期限结构在经济预测方面仍有相当程度的价值(Estrel,a,1991)。

 

  3.汇率政策。利率期限结构也可能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Gerlach分析十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得出下面的结论:货币政策若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国家,预期理论成立的机率比较高,即利差对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测能力较高,短期利率的走势比较容易加以掌握。比较而言,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短期利率变动与利差的关系受到期限贴水的影响较大,因此,利差的预测能力及其精确度比较低(Gerlach,1997)。

 

  三、研究方法

 

  货币政策除了解释利率期限结构,央行也关注于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变它。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传导机制始于短期利率,终于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支出。而事实上,支出取决于长期利率。因此,估计央行引起的短期利率变动会如何影响长期利率的整个期限结构,将是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简单回归方法

 

  简单回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其主要的思想就是:假设不存在其它变量导致利率与货币增长的相关变动,研究长短期利率与各需要研究变量的关系。

 

  各种预期理论都认为,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关于预期理论检验的问题,各国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类检验的结果似乎取决于所考察的利率类别。利用美国的数据进行预期理论的检验似乎都拒绝了预期理论。而其它国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国内方面,杜海涛对中国上证回购和现券市场利率进行了预期理论检验(杜海涛,2002),唐齐鸣和高翔对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预期理论检验(唐齐鸣和高翔,2002),结果均基本符合预期理论。

 

  虽然实证分析的结果有大部分拒绝了各种预期理论,但并未拒绝预期的重要作用,在实证分析中,学者们使用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差额来对未来短期利率进行预测,早期的研究表明,由于长期债券风险溢价的时变性,利率差额并不总是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短期利率,但近来的研究在考虑时变风险因素后,发现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利率未来走势的信息。此外还发现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关于未来利率、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周期以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信息。

 

  显然,传统的回归方法假设不存在其它变量导致利率与货币增长的相关变动。那么是否可能存在其它变量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研究者们都开始在自己的研究框架下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作用因素,考察利率期限结构以及宏观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关系与程度,以期为全面了解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支持。

 

  (二)VAR方法

 

  VAR方法能克服简单的回归方法存在的缺陷,它能够同时考虑货币、利率以及其它变量,概括出货币政策对主要宏观变量影响的一般均衡特性。Fung和Gupta用VAR模型研究了利率。产出,汇率如何对货币政策;中击做出反应。他们分别使用了银行超额现金储备和银行超额现金储备的意外变化来作为货币政策冲击的度量。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扩张性;中击导致了利率的下降、产出的增加以及本币的贬值(Fung和Gupta,1994)。Ang和Piazzesi建立了一个VAR框架,使用了无套利限制且构建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指标,它们代表宏观因素,通过一个定价核因素他们可以用一种易处理的方式去检验这些宏观因素是怎样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动态性的,然而宏观因素能够解释收益曲线的短期和中期,由于长期期末难以处理,他们引入了隐含因素,那就是说定价核由宏观和隐含因素共同决定,通过依靠高斯的假设和价格的指数仿射说明他们发现“斜率”和“曲度”因素可以用宏观因素来解释而“水平”因素只能通过使用隐含因素来处理(Ang和Piazzesi,2002)。

 

  VAR方法非常的灵活,其中隐含的冲击响应关系和方差分解技术能为宏观经济冲击和收益率曲线之间的关系提供解释,但是VA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VAR方法只能直接体现出VAR系统所包括的那些到期期限的利率行为,很难说明那些VAR框架中不包含的到期期限的收益率曲线的运动。这样VAR的研究结果就不能完全捕捉收益率曲线对宏观冲击的影响。所以,一个非限制性的VAR不是一个完整的期限结构理论。其次,VAR系统中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是可观测的,未观测变量则被排除在外,由于目前很多拟合效果好的模型如仿射期限结构模型里就含有隐含变量,所以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VAR所体现的各利率之间变动关系可能存在着套利机会,而非套利限制条件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避免了这一可能。

 

  (三)事件研究方法

 

  事件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在中央银行干预发生场合下.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事件研究方法大都是选取那些决议改变政策利率的央行会议来作为事件样本点。但是也可以将其余决议不改变政策利率的央行会议也纳入事件样本,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如何反应于货币政策,并且关注远期利率,因为远期利率能相对更清楚地指出货币政策对哪一段利率是影响最大的。Cook和Hahn提供了关于央行作用于期限结构的较早信息,发现长期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确相关,这种相关性随着长期利率期限长度的增加而减弱,但却始终存在(Cook和Hahn,1989)。

 

  (四)构建基于宏观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法

 

  最新的研究开始尝试在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中加入宏观变量,由此可以考察货币政策行为会给利率期限结构带来什么影响。该方法相对于VAR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VAR方法只能直接体现出VAR系统所包括的那些期限的利率行为,而该方法能够捕获整个收益率曲线对宏观冲击的影响;其次,VAR系统中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是可观测的,未观测变量则被排除在外,而该方法则能够衡量比较可观测的宏观冲击和未观测的隐藏变量分别对利率期限结构变动所起到的作用;再者,VAR所体现的各利率之间变动关系可能存在着套利机会,而非套利限制条件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避免了这一可能。构建基于宏观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短期利率研究期限结构与宏观变量(货币政策)的冲击响应关系;然后利用已估计出来的结果进行调整,得到最佳表达式;一般的期限结构模型包括:状态方程、短期利率方程和风险方程三个方程,最后就把些表达式纳入到纯粹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中,求解模型的参数,组成的模型即为导入宏观变量的期限结构模型。

 

  从上面的四种研究方法来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从理论上来说,构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方法的可能更加理想。

 

  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可以看到,已知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央行行为确实显著影响了实际利率期限结构。然而,这种联系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完全相同,即使是在同样强度的货币政策行为下,某一长期利率变动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预期理论假设,这些变动反映了基金利率的即期变化,也反映了市场对未来政策行为的预期,这些都可能会随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动。因此,对于此问题需要做进一步详细研究。

 

  1.将收益率曲线整合入通货膨胀目标的正式模型中。货币政策虽然不是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唯一变量,却是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关于货币政策与利率的研究比较缺乏,在研究深度和先进研究方法的运用上也有所欠缺。然而,将收益率曲线整合入通货膨胀目标的正式模型中,应该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2.将宏观变量特别是货币变量纳入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关于未来利率、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周期以及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的信息。将宏观变量特别是货币变量纳入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来考察货币冲击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也应该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

2. 利率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相关介绍:
利率能够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因为:
1、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2、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影响可及的范围,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设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


扩展资料: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 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当然,经济的合理增长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种经济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要求各种经济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中央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主管部门,直接影响到其中的财力部分,对资本的供给与配置产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银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在接受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其所能操纵的工具对资源的运用加以组合和协调。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可以用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办法来促进投资增加;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消除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经济存在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在长期内,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货币呈非“超中性”;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互协调。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方式
   
      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对于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对收益率曲线也会有结构性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下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初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且金融管制尚未放开之前,央行可以通过许多直接信用分配的手段,达到调节资金流动性的目的;加上金融投资工具及投资  渠道  十分有限,民间剩余资金大多流向金融体系,因此,央行强调以控制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作为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其成效堪称卓著。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民间资金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对投资相对价格及报酬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由于市场的界线日渐模糊,而且金融市场与支付系统的效能提高,使得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间的替代关系更为紧密。这些将导致央行以数量管理的操作策略,其基础逐渐受到侵蚀,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行为似乎变得更加不容易掌握,也造成货币控制极大的困扰。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逐渐转向以利率为主要的操作工具。
   
      具体来说,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一方面,导致银行准备金短缺,同业拆借市场供不应求,拆借利率上升。进而引起其他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另一方面.短期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紧缩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市场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下降,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利率来得小.即收益率曲线将变得较为平坦,利差也会缩小。
   
      反过来,当经济萧条、发生通货膨胀时,央行将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  出国  债,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将导致  其它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同时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紧缩问题,则市场会预期物价上涨,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来得大,即利差将扩大。
   
      从上可知,在货币政策拥有可信度的前提下,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应呈反向关系。但是,若市场认为央行货币政策不具备可信度时,操作利率和长短期利差的关系将不确定。
   
      (二)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
   
      操作利率与长短期利差的关系,除了会受到政策可信度与干扰来源不同的影响外,也可能因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改变而产生结构性的变化,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操作策略。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变化,将使操利率与长短期利差间的相关性发生改变。1997年10月以前,美联储对于通货膨胀基本上采取的是“调节性”的货币政策,就对抗通货膨胀的压力的决心而言,其政策可信度较低,因此,操作利率与利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数,而在这以后,当美联储改为采用“非调节性”策略,前述相关系数明显变得比较大(Estrella和Mishkm,1995)。
   
      2.最终目标。如果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最终目标不同,可能会改变利率期限结构的经济含义,及其作为政策指标的性质。如果利率操作完全是以产出为最终目标。则长短期利差将是预测未来产出与通货膨胀率变动的最佳解释变量。但是,如果货币政策采取绝对的通货膨胀目标,利率或利率期限结构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的预测,都不能提供额外或独立的信息。当然,央行实际操作方式,并非完全以产出或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的政策目标,而且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决策者与大众在市场信息取得的落差。以及市场预期行为的形成等因素,这些都跟模型假设多少会有些出入,因此,利率期限结构在经济预测方面仍有相当程度的价值(Estrel,a,1991)。
   
      3.汇率政策。利率期限结构也可能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Gerlach分析十个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得出下面的结论:货币政策若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国家,预期理论成立的机率比较高,即利差对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测能力较高,短期利率的走势比较容易加以掌握。比较而言,采用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短期利率变动与利差的关系受到期限贴水的影响较大,因此,利差的预测能力及其精确度比较低(Gerlach,1997)。
   
      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政策的利与弊
   
      增加赤字对债券市场会有负面影响。如果人们预计国家的总债务从长期来看堆积如山,长期的债券利率要提高,这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长期投资,同时也会提高近期的短期利率,降低短期投资。这就是国家赤字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凯恩斯理论及其门徒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经济学主流。费尔德斯坦说,他们过于关注失业率,导致了需求过剩、通胀盛行;他们过于强调短期效应,即走出经济衰退,而忽略长远利益,即资本的积累;他们忽略了人们生产的动机和动力;他们一直担心储蓄过多,鼓励消费,所以他们主张对储蓄的利息和投资的利润征税,而不是对消费征税;他们过于相信政府正面的作用,主张积极地利用政府的权力为社会做好事(government activism),而忽略了政府一般来说效率低下,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抢占私有空间。
   
      鼓励储蓄对GDP有双重作用:储蓄多了,消费就小了,GDP就减少;但与此同时,储蓄多了,投资就有增加的可能,而投资增加,GDP就会随之增加。那么储蓄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取决于这两个相互抵消的作用谁大谁小;而且还有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这两个作用不是同时发生,而是有一个时间差。储蓄增加的同时消费就减少,与此同时,GDP就减少。但储蓄转化成有效的投资还需要时间,投资变成资本的积累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就更需要时间。
   
      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是经济学家之间又一个分歧。费尔德斯坦更倾向于强调储蓄的重要性。他说,为了缩短储蓄变成有效投资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时间,一系列的税收政策,社会公共政策(例如退休金、失业  保险  和各种社会保障政策)都要与之相适应。
         凯恩斯和新古典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投资消费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扩张和紧缩之分,下面我仅对扩张性的政策进行分析,紧缩性的政策就是相反的了.
   
      在凯恩斯模型下:(在短期,价格粘性)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刺激总需求,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使得总收入增加,随着总收入的增加,货币交易性需求上升,因而货币总需求也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会上升,投资也会下降,从而产生挤出效应.
   
        总结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 →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2. →利率增加→投资下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得货币市场上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在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下,其真实货币供给量上升,为使得供给市场重新达到均衡,货币需求也必将产生调整.因此利率首先下降,以刺激货币投机性需求上升.随着利率的下降,这使得商品市场上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部分上升.因而收入也必将增加.
   
      总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2. →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在古典模型下:(长期,价格有弹性)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对一国总收入无影响.即增加多少ZF购买,将会减少多少的私人投资,利率也会增加,其上升的原因,私人投资必须要减少.消费也不受其影响.
   
      总结:扩张性财政政策
   
      1. →收入不变→消费不变
   
      2. →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价格水平同比例同方向的上升.在长期货币中性,对产出没有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对价格水平\工资\利率产生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之外,对经济没什么影响.
   
      总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 →收入不变→消费不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4. 利率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相关介绍:
利率能够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因为:
1、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2、利率属于中央银行影响可及的范围,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设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资料易于获得并能够经常汇集。


扩展资料: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 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当然,经济的合理增长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种经济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并且要求各种经济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中央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主管部门,直接影响到其中的财力部分,对资本的供给与配置产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银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在接受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其所能操纵的工具对资源的运用加以组合和协调。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可以用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办法来促进投资增加;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消除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5. 货币政策中的提高利率是指什么利率?

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发行者认为市场上钱太多了,有通货膨胀风险,要把过多的钱收回去。 在中国,这个事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第一是提高利率。这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中国还没有利率市场化,所以政府规定了所有年期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这些利率基本上是一起上下浮动的。 第二是提高准备金率。比如过去100块钱存进银行,银行可以放出去90块钱,准备金率提高了,那么只有80块钱可以放贷了,这样就减少了信贷总量。 第三是用各种政策收紧信贷。中国有很多国有银行,政府对银行影响很大,所以用政策影响银行也是一个中国特有的途径。 这三条途径都有收紧信贷的效果,但是国家也可以利率不变,只通过政策或者准备金率来收紧信贷, 扩展资料: 涉及一个简答题:简述货币政策规则的内涵及意义。 货币政策规则是相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中相机抉择而言的。关于规则和相机抉择的问题可能上能下溯到十九世纪上半叶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争论,那时通货学派认为银行存款不是货币,而且主张,如果所有的货币都是黄金,那么通货的数量就会根据需求精确地相应变化,即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决定通货的数量。他们赞成使用货币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 最近一轮规则和相机决策之间的辩论,是由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20世纪70年代将动态不一致即非连贯性问题引入宏观经济学后而发展起来的。 货币政策规则 执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原因在于,随着性会导致政策在时间上前后不能一贯以至互相矛盾,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人类行为、经济活动等各方面都受到不同规则的制约和规范。倘若没有人们共同接受的很好的规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便会出现混乱。规则就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货币政策规则就是这种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运用。泰勒指出,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政策中的提高利率是指什么利率?

6. 利率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利率属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有一个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就是,一般通过央行来实施的都是货币政策。比如调整准备金,调整利率

而政府实施的比如加大公共项目投资,都属于财政政策

7. 利率、汇率, 是货币政策吗

利率的调整,肯定是货币政策。汇率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事儿。
我国传统教材中,有的把汇率划分为货币政策,这是由我国独特的经济背景决定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都是通过市场供求形成的,不存在政府进行调整一说(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央行会干预外汇市场)。所以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汇率的调整就不是央行或政府其他机构该管的事儿,也就说不上是不是货币政策了。
现在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由央行统一管理的,但是也是基于市场形成的,因此,我们通常不认为汇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

利率、汇率, 是货币政策吗

8. 货币政策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实际上,操控利率本身也是货币政策的其中一种,被用于实现想要的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利率是宏观经济原则,通常是针对国家的总体经济。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被赋予推动货币政策责任的实体。运用货币政策和利率的目的取决于中央银行试图实现经济影响的类型。

央行利用银行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应用货币政策和利率的其中一个目标是鼓励消费者花钱购买更多产品和服务。这可能是一般消费水平明显下降的结果。其中一些影响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因此导致的产品和服务性需求减少而使失业工人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会利用货币政策和利率刺激一般消费增长。
中央银行的利率水平降低将导致借款人从银行贷款的利息减少。这也会使贷款或信用额度资格标准降低。消费者因此能获得必要资金用于购买房子,汽车,及其它产品和服务。这不仅鼓励经济活动,还能降低失业率,因为企业需要雇佣更多工人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如果中央银行想减缓经济活动,就会提高利率,使消费者获得融资的成本上升。这还会导致银行收紧发放贷款和信贷要求,使消费者更难获得消费贷款的资格。因此,货币政策和利率只是控制经济的手段和工具组成部分。